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形容当下反腐手段与腐败伎俩之间的较量,或许再贴切不过。
中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这让“会员卡腐败”再度引发关注。而一些高端会所对此早有应对之策:会员卡既可以记在别人名下,也可以不记名。京城一家高端会所对暗访的记者表示:“你放心好了,任何人都查不到我们家会员的任何信息,对于私密性不要有过多顾虑。”(《北京晚报》5月30日)
数日前中纪委下达清退会员卡的指令,舆论为之欢欣鼓舞,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在治理“会员卡腐败”的问题上,纪检监察干部先拿自己开刀,体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其二是,“会员卡腐败”较之公款吃喝等行为是一种相当隐秘的腐败,高端会所大多戒备森严,有资格出入其间的人非富即贵,媒体和公众的监督触角很难进入。中纪委下令清退会员卡,无疑是对此种隐秘腐败行为的危害性有深刻洞察,并且拿出了打击手段。
然而一些高端会所的“不记名”,却轻轻松松将中纪委的“清退令”化解于无形。会员卡不记名,意味着即便有司来查,也是“查无此人”。此外,有些记名的会员卡并非用官员的名字进行登记,富豪直接把会员卡放在会所,与之有关系的官员只要报出卡号就可以消费了。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出入高端会所不需要任何凭证,不是刷卡而是“刷脸”——“贵宾的脸就是会员卡”。
刷卡认证变成了“刷脸”认证,这相当于让中纪委的“清退令”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零持有、零报告”更是无从谈起。一项得民心的举措眼看就要遭遇“化功大法”,网友们很着急,忙着给“清退令”打补丁——有人建议强制性规定会所经营一律搞实名制,进入会所消费必须出示身份证实名登记;还有人建议在所有高端会所的进出口安装摄像头,纪委实时监控——你不是想“刷脸”吗?先刷到纪委的眼睛里,见一个抓一个。总之,利用一切技侦手段布下天罗地网,让腐败官员无处藏身。
笔者认为这些建议出发点虽好,但绝非文明国家治理腐败的良方。高端会所消费并无原罪,我们需要打击的只是会所中的官员腐败行为,而一个动辄运用实名制和摄像头管理公民行为的社会,只会弄得人人自危,实不足取。腐败是一种无孔不入的东西,高端会所里有腐败,茶楼酒肆、发廊歌厅里同样会有腐败,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安装摄像头,都要出示身份证?
“会员卡腐败”的确是一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腐败现象,而且此种腐败行径有愈演愈烈之势——新闻中说,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少高档酒楼门庭冷落,而一些高端会所的生意反而红火起来,皆因此处较为隐秘、不易监督。但治理“会员卡腐败”,不能仅把眼光盯住会员卡。“会员卡腐败”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寻租,无非是权钱交易的一方将交易筹码从金钱变成了会员卡。如果仅仅盯住会员卡,一旦会员卡隐形,打击就无从发力。
一切权力寻租的根源,都在于权力本身具有寻租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执掌公权力的人权力过大且不受制约,腐败分子将为人民服务的公章变成了为自己牟利的私器。因此,打击“会员卡腐败”至为关键之处,是要最大限度削减权力的寻租价值,当公章不那么“值钱”时,形形色色的会员卡自然远遁。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决定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行政审批的项目越多,自由裁量权越大,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越大。若政府真能把“简政放权”这件事情做好了,治理“会员卡腐败”就是水到渠成。
不能说中纪委出台的“会员卡清退令”没有积极意义,但它更多的只是体现了一种“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反腐决心,至于实际效果,的确让人有“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担忧——那些对“会员卡腐败”情有独钟、恋恋不舍的官员,总会找到各种办法规避。因此,我们在为这一举措叫好时,不能高估它的实际反腐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