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我对于哪些不必要争论看淡了很多。每每遇到有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争论不休时,我总是避而远止。前几天,一些老乡聚会,为了印度与中国会不会引发战争,居然争论得不可开交,还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沉默中,我选择了早点退席。其实打与不打,这些人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多大关系。 围绕这些所谓争论,时常让我想起一个古典,借此与大家探讨。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孔老夫子正在午休,被窗外争吵声闹醒。孔子向窗外望去,只见学生子路正在跟一个来客争着什么,向来不发火的子路已经面红耳赤。孔子正要出门看个究竟,只听子路又一次耐下性子给来人讲解着:“一年就是有四季,四季,这是天道轮换,懂吗?春季,万物复苏,农夫播种;夏季,雨露滋润,万物成长;秋季,物干气爽,果粟结实,农夫收获;冬季,天寒地冷,物休眠,人休耕。故而一年有有春、夏、秋、冬四季。懂了吗?” 不想来人却恼了起来,高声说道:“你说的不对!一年明明只有三季,春、夏、秋,你却编出一个冬来骗人!”子路说道:“我已经给你讲过三遍了,一年有四季,天道如此,谁都改不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总是不明白呢?”来人又说道:“咱们打个赌,如果孔夫子说一年是三季,你得给我磕三个响头;他老人家要说一年是四季,我就给你磕三个响头!”子路冷笑一声,说道:“那好,我们去问先生”。此时,孔子踱着方步走了出来。不等来人发问,孔夫子已经开口:“子路,这位先生说的对,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下跪磕头吧!”子路正待争辩,却听孔子喝道:“子路,还不跪下!”师命难违!满腹委屈的子路,噙着溢满眼眶的泪水,不服气地跪倒在地,向着那位“三季人”磕了三个响头!那人倒也懂礼,伸手扶起子路,向着孔子深深一揖,转身扬长而去。 看着几近愤怒的子路,孔子捋一捋胡须,呵呵轻声一笑,说道:“子路,你没有看到吗?它就是蚱蜢,蚱蜢是春天生,过了秋天就死了,它的一生就从来没看到过冬季,而你对一位‘三季人’非要与其争辩一年四季,你难为他了!”子路闻言,顿悟,深深向老师一揖道:“谢老师指点迷津!子路错了!” 从这个典故,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有许多认知是不同的,一个人出生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成长阅历、经受磨难、甚至包括乡土文化等等不同,决定了人的认知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人的认知和理解不同,有时候我们所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也就指此。比如一个学金融的,一个学工程技术的,他们对于理财方面肯定不同。再比如一个出身贫寒、成长环境又遭遇种种不幸的人,在他身上肯定着许多防备的心理和负能量;而另一个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俩个人处理问题方法不可能相同,这种差异性客观存在,没有必要去追求相同,如果非要追求相同,那么只有不停地争吵,更为痛苦陪伴左右。 人生相逢是缘分,有些事,为什么非争个面红耳赤呢?人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如此。我非常反对哪些所谓意识形态争论,中国多少年就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争论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民生活提升,阻碍了社会民主进程。国内争意识形态,与别国再争意识形态。最后争论结果是国人越来越穷,民怨载道,民不聊生。邓小平的伟大在于不争论,记得当年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整天对于姓社会主义还是姓资本主义争论不休,邓小平一句,姓社姓资不争论,不争论就是发展。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发展提供最好平台。邓小平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近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再争论现象,我心里感觉不安,小平提出不争论30多年了,为什么一些争论又会死灰复燃呢?这一切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