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论是国内网络的PC端还是移动端,还是海外华人华侨圈子里的社交自媒体中,对于中国两次外交系统成功救助处于困境中的自己公民,引发强烈反响,纷纷赞赏中国政府做法,对国家的强大表示由衷之言。 一次是新西兰地震,中国领馆包下当地所有直升飞机,成功把被困中国人全部运送到安全地带。另一次是以色列发生森林大火,海法大学正在重灾区,中国使馆包下几辆大巴车,把中国留学生全部拉到特拉维夫。 面对突发险情,中国使领馆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积极主动开展滞留华人华侨的撤退工作,当然是要肯定的。一方面是国家实力的增长,让使领馆工作人员有了更多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做这件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外交工作理念的变化。 十八大报告第一部分谈及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时,第一条就是“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两次成功撤侨说明,“外交为民”工作这些年来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利比亚、也门这样用军舰军机万里撤侨,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近几年几次成功的撤侨,让人们看到了这背后祖国国力强大之后的担当,作为海外华人华侨为国家强大而由衷高兴值得提倡肯定。 但是有一些国人的反应却令人遗憾,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和所谓的主流媒体的反应,更让人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味。这种反应主要表现为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总是要在比较中获得沾沾自喜的满足,体现出一种“你也有今天”的暗爽快感。 这在新西兰、以色列的撤离行动中特别明显,当看到自己人先走了,总是不忘记揶揄一下其他国家还困在当地的人。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地震后,来自英国的斯科特一家,多次给英国大使馆打电话,结果迟迟未得到救援。这个新闻在我们这里就成了——跟中国人相比,这个英国家庭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立无援”的感觉。因为飞机都被中国大使馆租下来了,所以英国人没有飞机离开。其实,最终这个英国家庭还是上了直升飞机走了。 而在以色列的救援中,同样能看到这种沾沾自喜。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祖国又霸气了!上次新西兰地震包机,这次以色列大火包车”,“不少欧美留学生还在想法投亲靠友,中国留学生已经在特拉维夫的酒店里悠然地晒起早餐。” 作为获救者个人,当然是可以这样表达自己劫后余生的心情的。但是上升到媒体层面,进入公共讨论的空间,我们应当看到的就是使领馆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对这种工作、这种行为进行点赞鼓励即可,没有必要扯到其他国家的公民身上,从别人的孤立无助身上获得满足感,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不需要通过其他人来证明。说白了,这不就是应该做的事吗?不需要感激涕零,更不要骄傲自大。 这种反应,很容易被理解为暴富之后的暴发户心态。跟我们曾经羡慕过的一样,我们所做的事情别人的国家也很向往,奈何他们一不如我们行政效率高,二不如我们有钱,能够很快调集资金包下所有能飞的飞机、能开的大巴。这种事,悄悄做可以,大肆宣扬就容易引起反感。 说到底,这还是我们自身一种弱国心态在陡然富裕起来之后的反应。过去我们没这么富强,手头紧巴,军舰也跑不了这么远,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国家的公民秀优越。现在有能力做到了,感觉也要来秀一把优越。 这不是我们强大的目的。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崛起,除了自己认为自己强大之外,还要获得世界的认可。除了物质层面的成功外,还要为世界提供引领人们价值观的精神产品。难道我们强大之后,有能力快速安全撤离自己的公民了,就可以轻视、鄙视其他国家的人吗? 在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的当下,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我们还是抱着“总有刁民要害我”的疑心病,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理论上无法自洽,在现实中会遭到质疑,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对你,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