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在龙年大年初一被“唤醒” 在2月10日农历龙年大年初一,本迪戈(Bendigo)第二代游行龙、2019年“退休”的新龙(Sun Loong)将被“唤醒”,本迪戈三代游行龙在百余年间未曾懈怠的使命所串起的不仅是华人扎根史,更让中国文化如春雨润物般融入本迪戈和当地人的心里,学者认为,这在全世界都是稀有而独特的。龙,一种来自东方的神秘意象,舞龙,一项传自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 伴随十九世纪“淘金潮”早期来澳华人的足迹,在本迪戈生根,这缘于1892年本迪戈华人开启的这项以舞龙为慈善组织筹款的使命。 百余年间三代游行龙--龙(Loong)、新龙(Sun
Loong)、大金龙(Dai Gum Loong)交替, 他们是每年复活节慈善游行中的“明星”,
更是本迪戈人津津乐道的“我心中的龙”;他们早已如春雨润物般,融于本迪戈人的心中。 2024年2月10日,农历龙年大年初一,新龙将在传统的醒龙仪式中被“唤醒”。 Doug说:“从1970年到2019年,新龙一直在本迪戈的大街上游行,他的存在几乎跨越了本迪戈三代人。正如我们的前任会长雷揚名常说的那样,在复活节,也就是舞龙游行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是华人,而我认为,在2024 年的农历新年这天,他们会在这一天是华人。人们都想亲自举起新龙,参与舞龙的名额非常抢手,从这看来大家是非常支持这项活动的。”新龙也是很多非华裔本地人的回忆,作为土生土长的第五代本迪戈人,麦利说:“我的背景并不是澳大利亚华裔,但正如我所说,这种文化已经非常本地化。” 如果听到舞狮的隆隆鼓声,对我来说,那听起来总是一种家乡的声音,尽管我不是直接来自华人社区。 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在白澳政策时期所承受的不平等对待,是历史中无法撕去的一页。而这个坚持了超过百年的传统,让龙不再只属于华人社区,是本迪戈不同文化和族裔人士沟通、了解彼此的纽带,更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共享的回忆。 在本迪戈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讲述,说起龙,男女老幼无不津津乐道,这些龙仿佛来自邻家,又因其为慈善筹款的百年使命令人肃然起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龙 本迪戈三代游行龙均产自中国,却鲜少在中国或东方的传统节日游行,主要在本迪戈当地的复活节慈善活动(Easter Fair)中露面。 本迪戈金龙博物馆(Golden Dragon Museum)的研究员 Leigh McKinnon(中文名:麦利)
这样告诉我:“我想,他的职责就是帮助社区为慈善事业筹款。 我们之所以在复活节举行游行,是因为那是本迪戈的主要慈善活动,始于
1871 年,华人社区于 1879 年加入。 ” 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 140 多年,其主要目的是在最有效的时机将龙召唤出来,帮助社区共同筹款。 据记载,本迪戈的舞龙传统可追溯至1892年,迄今最老的龙——Loong来自广东佛山的胜昌制作工坊,由丝绸、镜子、竹子、翠鸟羽毛和纸浆制成,他于1901年首次亮相于本迪戈复活节的游行队伍中。 在 Loong的生涯中,他曾多次在本迪戈以外的地方亮相,其中最著名的是1901年5月在墨尔本举行的欢迎约克公爵和公爵夫人的游行,他们是来为澳大利亚第一届议会揭幕的。同样,一个世纪后的2001年, Loong出现了在墨尔本庆祝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一百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尽管 Loong早已于1970 年退役。 在1970年取代 Loong的新龙由香港罗安记工坊制作,手工镜面鳞片、数以千计的珠子和长长的裙边以及它威风凛凛的头部设计,都延续了Loong的风格。只是长度上,新龙长达100米,远远超过了Loong。 而在2019年取代新龙的大金龙则更是长达125米,由香港雄狮楼的许嘉雄监督制作。大金龙在设计和构造上保留了一些非常传统的特点,比如直接仿照其前辈Loong和新龙的数千个单独手工制作的镜面鳞片。 作为一条现代龙,大金龙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元素被完美地融入其中。大金龙也是本迪戈第一条由男女共同巡游的主要游行龙,标志着一个两性平等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龙如今都陈列于本迪戈当地的金龙博物馆。 研究早期华人来澳移民史的学者刘路新博士说,这些龙的功能并不限于展示中国文化。他说:“舞龙也是华人社区和其他社区沟通的一个媒介,本迪戈这些龙现在还是每年复活节都有游行,游行一个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很多人的注意,另外一个是为当地的慈善组织筹款,也是华人作为当地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是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参与这些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带有澳大利亚历史的印记 三代龙的百年变迁,无疑也带有澳大利亚历史的印记。 麦利撰写的《龙——本迪戈金龙》(Loong: Bendigo's Golden Dragon)一书中曾考据了“白澳政策”对于本迪戈舞龙文化的影响——Loong于1901年在墨尔本的亮相旨在庆祝联邦议会的成立,讽刺的是,这个议会随后的一些决定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华人来澳的阻碍。 书中这样写道:“为华人游行盛况喝彩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支持严格限制参与者在新澳大利亚定居和移民的权利的政策,这些政策于当年晚些时候在第一届联邦议会上颁布,成为《移民限制法》,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白澳政策’的立法基础。” 麦利在其书中承认华人人口减少而为这项传统带来的“危机”,而它得以保持至今的一大原因是在支持社区方面的重要性。他说:“尽管龙具有文化重要性,但他对本迪戈也具有一定的、非常特殊的社区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复活节的时候出来。要知道,作为支持社区活动的一部分,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从1901年至今,除1912年至1917年间的五年(这段历史值得笔墨更深入探讨)及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期间,三条主要游行龙的使命得以延续超过百年,在刘路新博士看来,这不可不谓独特。 刘博士如是评价:“我觉得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这个问题,本迪戈的龙不光是历史长,更重要的是每年复活节他都出来。即使在‘白澳政策’比较厉害的时候,连续两、三年没有任何的华人进来,但是复活节时还是有游行。” 当地人就借助于这个龙的形象作为复活节游行的一部分,筹款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战争孤儿、战争寡妇,成了这个的一部分。我觉得本迪戈是融合得最好的。 正如大金山中华公会的会长Doug Lougoon所说,从第一批来到本迪戈的华人为建立当地第一家医院筹款开始,时至今日,本迪戈华人社区仍在继续着这样的努力。Doug说:“甚至直到今天,华人都一直通过捐款的方式,为本地医院做出贡献。2022年底,大金山中华公会( Bendigo Chinese Association)捐款2.5万澳元,发起了本迪戈健康基金会圣诞募捐”。 这也是大金山中华公会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为本地慈善机构,特别是本迪戈医院筹集资金。 脱胎于本迪戈早期华人组织的大金山中华公会于1915年正式成立,在位于Bridge Street的公会会议室墙上悬挂着一排八位前会长的照片,包括Louey O'Hoy (雷道海)、Louey Yin (雷家讓)、 Que Lan O'Hoy (雷學燊)、 James Pang、 Jan O'Hoy BEM (雷維森)、、 Russell Goldfield
Jack AM (雷揚名)。透过这些名字,本迪戈华人社区包括舞龙文化的历变都能逐一串联起来,如同一部活历史。 Doug跟我介绍他是第三代华人,中文姓氏是雷——如果未深入交谈,您显然无法从外表去辨别这一点——他的祖父Samuel Louey Goon据信来自中国台山地区,于十九世纪末期来澳。 Doug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方, 即1991年开馆的金龙博物馆,这座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的唐人街旧址之上的博物馆是Loong、新龙和大金龙等游行龙的“栖身之所”。而这得益于Doug提到的Russell,他是上一任的大金山中华公会会长。当年,在Russell的坚持不懈的游说下,博物馆项目于1988年正式启动,这一年刚好也是农历龙年。 金龙博物馆的首席执行官Hugo Leschen说,这座迄今已逾三十年的博物馆所拥有的藏品之宝贵远远超过日渐老化的建筑本身。他说:“这座博物馆最令人兴奋和有趣的一点是,它拥有约三万件精美藏品。这些藏品具有国家和国际意义,是最大的中国文物和文化材料收藏馆。” 采访中,Doug带我见到了已近鲐背之年的Russell Jack,这位在本迪戈声望极高的第二代华人。他父亲用台山方言给他起的名字是雷揚名(Louey Yeung Man)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很多事情,因为我的父亲,他是位老派中国人,他说,揚名,你长大后,我希望你照顾本迪戈的华人。 雷揚名老先生回忆说:“他经常这么说,我无法把它从这里抹去,当我到了 16 岁左右时,我想,我最好做点什么。所以,我加入了大金山中华公会,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好的工作时光。” 此外,金龙博物馆中央大厅的圆形设计也让长达百米的新龙和大金龙找到了可以完整容纳其全身的居所,而无需再拆了装、装了拆。两条龙并行围绕大厅一圈,顶上是宛如深海的碧蓝穹顶。 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在白澳政策时期所承受的不平等对待,是历史中无法撕去的一页。 而这个坚持了超过百年的传统,让龙不再只属于华人社区,是本迪戈不同文化和族裔人士沟通、了解彼此的纽带,更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共享的回忆。 在本迪戈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讲述,说起龙,男女老幼无不津津乐道,这些龙仿佛来自邻家,又因其为慈善筹款的百年使命令人肃然起敬。
龙的意义 在澳华人群体面貌在近几十年的变化也同样反映在了本迪戈,早期华人在本迪戈留下的华人后代已延续至第六代,七、八十年代东南亚华人、新世纪开始后中国新移民的一波又一波的迁入,让今日的本迪戈更具有不同往昔的丰富性。 本迪戈市市长Andrea Metcalf在采访中十分骄傲于当地的多元文化面貌,尤其是华人社区对于本迪戈的贡献。 她说:“本迪戈是一座热情好客的城市。我们是第一个被认可为热情好客城市的地方市政府,我们看到我们的社区因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受益。因此,正如我所说,我们的华人是伟大的,他们是我们城市的贡献者,工作非常努力,他们为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感到自豪。” 五十多年扎根本迪戈的生活已经把陈序桑变成了这个多元社区的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服务大金山中华公会多年,他亲身经历在雷揚名推动下的金龙博物馆的创建历程。巧合的是,他来澳的年份也是本迪戈Loong与新龙交替的那年,即1970年。 时过境迁,陈序桑这样回忆起与本迪戈龙的初识。“没有想到这么多人,然后看到这条龙啊,这条龙听说那时候是一百米长,可能是七十多米。” 1970年亮相的这条新龙一直服役至2019年,据Doug介绍,这条新龙几乎是本迪戈三代人的共同回忆。 身为新移民,胡嘉思说对于Loong和新龙这些古董龙心存一份敬意,而要说起她心目中的龙,那一定是她亲手搬动过的大金龙。对于来自中国北方的胡嘉思来说,本迪戈这种主要传自中国南方的龙文化令她感到十分新奇。 我觉得好多老移民对文化传承就是好像比我们更骄傲,因为澳大利亚是他们的家,但是这是唯一一份别人没有的,对他们来说就更可贵。 “我们宣传中华文化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宣传的是大家的融合、和睦。”我希望的孙儿孙女们可以继承这个华人的传统。” 新龙“唤醒”,重放光彩,这场盛会并非仅属于本迪戈人的欢庆——SBS将带来游行现场的生动报道,让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这个大年初一的独特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