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立即注册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关闭

官方新闻APP发布!

手机客户端
亲,只会在电脑上看新闻?赶紧下载我们官方手机APP【墨尔本头条】,每天五条权威信息,身边事,天下事,一手掌握。

查看 »

 

习主席多次提到的鲁班工坊,浙江人怎么让它在海外落地生根? ...

2023-11-26 22: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98| 评论: 0

摘要: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正是这条伟大的道路,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文明互鉴的历史。如今,这条千年古路已被重新点亮。“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一大 ...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正是这条伟大的道路,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文明互鉴的历史。
如今,这条千年古路已被重新点亮。“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其中就包括“鲁班工坊”。
这个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中外合作项目,正跨越山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技术驿站”,将中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案与亚、非、欧地区共享,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国家名片”。早在2018年,习近平主席就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提到鲁班工坊,今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再次提到鲁班工坊。
去年,中国首批25个鲁班工坊运营项目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正式授牌,其中有3家来自浙江。今年,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举行。
鲁班工坊如何运转?浙江如何用好优势资源为其赋能?
笔者前往杭州、宁波、金华等地,看鲁班工坊如何在海外落地生根,搭建起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

小而美、接地气
“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输入程序,连接导线,测试设备……在卢旺达鲁班工坊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内,学生们两两一组,根据流程操作着电气设备。一旁,一位来自中国的教师时而指点。
两个月来,这已成为卢旺达鲁班工坊的一道独特风景。
 
(卢旺达鲁班工坊实训室,学生正在做实验。金职院供图)
2022年8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金职院”)和卢旺达理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卢旺达鲁班工坊”获批中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今年9月,金职院派出疫情后首批卢旺达工作团,帮助完成工坊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11月8日在金华举办的中非职业教育论坛上,笔者见到了卢旺达理工学院首席校长塞尔维·穆克约。据她介绍,在金职院和中资企业的帮助下,目前工坊内设有5个实训室,配备电气柜、轻量型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操作能力都在国际领先,感谢鲁班工坊,让学生们有机会把理论和实操相结合。”
鲁班工坊里没有“鲁班”,却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课程。这一最早由天津发起并率先实践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将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输出海外,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鲁班工坊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技术技能水平,也让我的职业发展更加顺利。”博文是卢旺达鲁班工坊2022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了第一年的中文学习后,已能用中文进行简单交流。他告诉笔者,结束本学期课程后,含他在内的60名同学将启程来到中国,在金职院继续深造。
 
(卢旺达鲁班工坊实训室。金职院供图)
这几年,一个个鲁班工坊嵌在中国与世界同向同行的足印上。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之后,葡萄牙、吉布提、肯尼亚等国家的鲁班工坊相继建成,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规模不大的鲁班工坊,如何赢得国际社会青睐并在海外落地生根?
“能够扎根的鲁班工坊,一定是‘接地气’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下称“浙旅院”)校长杜兰晓说。在共建塞尔维亚鲁班工坊的过程中,为了让教材、课程标准符合当地人才培养需要,浙旅院多次派遣专业教师前往塞尔维亚实地考察,与当地华侨就塞尔维亚饮食习俗进行深入交流。“考虑到塞尔维亚水产类、牛羊肉多,我们在课程标准中提升了相关烹饪技法的内容比重。”杜兰晓介绍,目前学校编制的《中式烹饪》课程标准已进入当地教育部的报批流程,未来能够以公选课形式纳入学生课程中。
这种“接地气”,还体现在场地建设、资源开发、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
比如,卢旺达鲁班工坊基于中国和卢旺达紧密的商贸合作,结合卢旺达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吉布提鲁班工坊则直接把鲁班工坊的坊外实训基地建在车站和铁路附近,让教学与生产直接对接,“定制化”培养铁路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地制宜、产教融合是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原则,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等方面与合作国分享,互学互鉴,共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才能取得良好的国际合作办学成效。”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延指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鲁班工坊建设过程中,中外合作开发了70个国际合作专业,累计为合作国培养学历学生近9000名,形成了从中职到高职、应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国际职业教育体系。
正是这些“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技术驿站”,为共建“一带一路”架起一座座技术、人才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有基础、可持续
鲁班工坊创新多种建设模式
贝宁鲁班工坊揭牌成立仅半年多,它的前身却有着为期八年的校企合作基础。
2015年,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宁职院”)教师胡克满首度踏上贝宁的土地时,他的内心忐忑不安。此前,他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听过这个西非国家,而接下来两周,他将为层次更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全英文授课,“我做了无数次想象,光是备课就备了半年多。”
跨越15000多公里的教学,缘起于在贝中资企业的实际需求——宁波企业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下称“天时国际”)在贝宁开办了一家商贸城,在招聘当地员工时发现技能人才紧缺,于是求助宁职院,并且和当地私立大学CERCO学院牵线。

后来,此行成为浙江省职教领域走向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首次尝试。校企三方于2016年合作成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逐渐摸索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年,天时国际累计招收20多名本地员工,他们从学院毕业后进入技术、安保等岗位,解决当地就业增收问题;比起从国内引进人才,中资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大大降低。如今,这套建设模式正在持续为鲁班工坊赋能。
与贝宁鲁班工坊一样,许多工坊项目的成功落地,都离不开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基础,以及工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鲁班工坊的发展定位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杨延表示。
塞尔维亚鲁班工坊填补了当地缺乏中式烹调专业人才的短板,为“中餐出海”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而紧密的校际合作,是塞尔维亚鲁班工坊顺利运转的“秘诀”。
中塞两所学校的深厚连接源于一次校际访问。2018年,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原校长斯拉沃留布·维契奇一行访问浙旅院,双方商议共建“中塞旅游学院”。一年后,该学院成立,首批招收了40名塞尔维亚学生开展汉语学习。
“铸就塞中铁一般的友谊。”这是在2019年的开班仪式上,中塞旅游学院首任院长周殿军赠送给维契奇校长的一幅书法作品。
 
两校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合作,共同开发了《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知识图谱AI课程,编写出版了《塞尔维亚饮食文化》书籍,并举办了塞尔维亚首届健康旅游、服务、健康和保健国际会议等。“我们两校都认识到通过文化交流实现互惠互利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在两国的实习交流、为企业培养更多人才而言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副校长安德莉亚·热拉季奇表示。
工坊顺利建设后,如何让其运转可持续?是摆在许多工坊建设者面前的新问题。眼下,各地已在不断摸索新路径,让工坊保持长久生命力。
贝宁鲁班工坊给出了拓宽合作主体的解法。在此前的教学中,当地硬件设备的落后始终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合作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随时停电、网络“龟速”,难以支持教学规模和水平提升。
中国驻贝宁大使馆的加入,开启了“政校企”协同共建模式。“使馆提出我们可以与中国在贝宁的援建学校开展合作,既解决教学硬件问题,又促使援建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宁职院分管国际合作交流副校长岑咏介绍。2016年,中国曾在贝宁援建阿卡萨多中贝友谊技术学校,拥有全贝宁最好的硬件设备,却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软件。宁职院提供的教学资源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去年底,使馆还利用专项基金,为学校增援了100台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如今,贝宁鲁班工坊也将在该校落地,延续使馆提供场所物资、学校提供教学资源的合作模式。
眼下,各地仍在不断创新建设模式,有效保障鲁班工坊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模式不尽相同,共通的却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为当地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

心更近、情更深
促进跨越山海的文化相融
2018年,胡克满再度到访贝宁时发现,当地社会面貌大变样:坑洼的土路变得平整宽阔,路边摊的电灯取代了蜡烛,不少房屋采用中国建筑模式,“原来本地人不吃海鲜,如今学校食堂也有了鱼虾蟹,连饮食文化都有所交融。”
这些年,合作办学点已培养当地学生达800余人次,吸引西非各国60余名留学生来华学习。CERCO学院校长就曾把弟弟克里斯送到宁职院留学,毕业后,克里斯在宁波开办一家贸易公司,搭建起中贝经济交往的新桥梁。
织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网络,鲁班工坊正承载着这样的使命,期待更多“化学反应”发生。
项目启动至今仅7年多,建设成效已初步显现。目前已建设27个项目,帮助20余个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专业覆盖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机械、餐饮等领域。随着越来越多鲁班工坊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也在为中外交流合作添砖加瓦。
“明天贝宁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到宁波拜访,也会来职院转转。”岑咏接完电话对笔者说。贝宁鲁班工坊揭牌后,中贝交流越来越频繁。今年5月,贝宁中等教育、技术与职业培训部专员曾前来调研宁波校企,一路上他都很激动,不断发信息给部长库阿罗·伊夫·查比。借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之机,查比也来了趟宁波之行,他在会上表示要引入中国职教模式,把贝宁鲁班工坊打造成贝宁职教样板、推广为非洲标杆。

11月26日,宁职院又将派出一支队伍前往贝宁,走访当地企业、敲定鲁班工坊的推进方案。“我们更希望‘授人以渔’,培训师资、开发教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引入更多中资企业,让贝宁职教能‘自我造血’。”岑咏说,产教融合的模式将携手中资企业在贝开拓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鲁班工坊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教随产出、校企同行,部分海外中国企业也已经从中受益,同时也带动中国企业和优质产能“走出去”。
今年5月,浙旅院与塞尔维亚泷鼎昇集团、杭州知味观食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中式烹饪技能海外培训基地”;卢旺达鲁班工坊内,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电商直播实训室已经建成,将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输送人才……
作为一个天然文化载体,鲁班工坊还在不断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
安德莉亚·热拉季奇对今年5月在塞尔维亚举办的一场“风雅·宋宴”美食文化展记忆犹深。浙旅院的师生团队不仅制作了武林鱼丸、叫花鸡、钱塘八宝菜、定胜糕等宋菜宋点,还展示了宋代点茶技艺。“我们很期待下学期,浙旅院的老师们再次来教我们的学生制作传统中国美食。”安德莉亚·热拉季奇表示。
 
(塞尔维亚“风雅·宋宴”美食文化展。浙旅院供图)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合作之路越走越宽,互派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高校间合作交流日益密切,联合办学模式不断拓展。卢旺达鲁班工坊更是直接采用“2+1”模式(2年在合作校1年在金职院),为工坊学生提供更多资源、更多机会的交流合作平台。
正如非洲的一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在常来常往、互融互通中,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心更近、情更深,必将会走得更长远。
胡克满记得,在他结束贝宁授课、准备返回中国时,学生们集体用中文演唱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一刻他十分动容,“这不仅是对课堂的肯定,更是一份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潮新闻:周林怡、胡静漪)

收藏 邀请
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wanmeiff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97yun友情插件推广,完美枫枫vcpic
回顶部